校友总会联络方式
谢冕教授的华大情缘
谢冕是华侨大学的特殊校友。这位中国文坛的理论泰斗,二十年前曾在华大短期任教,如今依然是华大文学院兼职教授、《华侨大学报》“中国高校诗歌联展”顾问。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复办不久的华侨大学中文系邀请北京大学中文系协助办学,包括林涛、谢冕、钱理群、佘树森等名家在内的一批北大学者陆续汇集华园,为华侨大学中文系一九八四级和一九八五级学生授课。从此,谢冕与华侨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谢冕的名字几乎就是诗歌的代名词,理论上对于诗歌探索的宽容和对文学青年的热心扶持,使他成为中国青年诗人公认的导师。此时,谢冕与孙绍振、徐敬亚先后发表的三篇“崛起”诗论,刚刚经受反对“精神污染”的批判。但在中国诗坛,“崛起”理论已经成为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宣言,为中国诗歌走向新的发展时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舆论先导。谢冕的到来,在华侨大学文学青年中无疑是一个重大事件。
很快,华大文艺圈的师生就围绕在谢冕周围,谢冕也成为这个圈子的朋友和导师,当年的华园青年感受到谢冕诗歌理论的力量和他独有的人格魅力,受益良多。时在华侨大学教务处工作的青年作家谢春池与校内的几位文友筹划创办华侨大学《文坛》报,谢冕教授欣然担任报纸的顾问,并为创刊号撰写文章,对于华大的文学创作颇为赞扬,认为华侨大学的文学活动是以有限的条件注目中国文坛的整体,是一项壮举。他还撰文向中国文坛推介华侨大学的文学活动,促进华大文学创作融入中国新时期的文学潮流。
谢冕在华侨大学任教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但华园特殊的风情让这位中国新时期文学理论大师甚为喜欢。他对华侨大学一往情深,即使离开华大近二十年,但当年学校发给的校徽他依然保存着。在好多篇文章里,谢冕都倾诉了对华侨大学的怀念之情,刊载于《解放日报》的《刺桐花下的友谊》一文,他写道:“华侨大学不仅景色秀丽,它的最为迷人的风景,还是那里的人文氛围。校园里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这里的情调是轻松而欢乐的,……特别是周末或假日的黄昏和夜晚,校园变成了公园,水涯林中,花前月下,到处是青春的歌声和舞步。生活在这座青春浪漫的校园里,我似乎也变得年青了。除了备课和上课,除了写作,我也同这里所有的人那样,尽情地享受着这里的空气、海水、阳光和鲜花,这是一段让人快意的、难忘的岁月。”
谢冕离开华侨大学已近二十年,但他经常利用到福建出席文学活动的机会回访华园,寻找那份美好的记忆。前不久,到晋江出席诗刊社举办的文学活动的谢冕,谢绝了当地政府的其他活动安排,中途抽空再次来到华大。在党委宣传部和文学院教师的陪同下,谢冕冒着蒙蒙细雨,沿着华园的石板路,寻找在华大工作与生活过的办公室、教室、图书馆。他还来到西区十号楼,看望当年居住的宿舍,并连说找到“感觉”了,称此次访问是一次“怀旧”之旅。
谢冕教授记忆中最美好的部分,一定包括在华侨大学的任教经历。(本报记者 赵小波)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复办不久的华侨大学中文系邀请北京大学中文系协助办学,包括林涛、谢冕、钱理群、佘树森等名家在内的一批北大学者陆续汇集华园,为华侨大学中文系一九八四级和一九八五级学生授课。从此,谢冕与华侨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谢冕的名字几乎就是诗歌的代名词,理论上对于诗歌探索的宽容和对文学青年的热心扶持,使他成为中国青年诗人公认的导师。此时,谢冕与孙绍振、徐敬亚先后发表的三篇“崛起”诗论,刚刚经受反对“精神污染”的批判。但在中国诗坛,“崛起”理论已经成为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宣言,为中国诗歌走向新的发展时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舆论先导。谢冕的到来,在华侨大学文学青年中无疑是一个重大事件。
很快,华大文艺圈的师生就围绕在谢冕周围,谢冕也成为这个圈子的朋友和导师,当年的华园青年感受到谢冕诗歌理论的力量和他独有的人格魅力,受益良多。时在华侨大学教务处工作的青年作家谢春池与校内的几位文友筹划创办华侨大学《文坛》报,谢冕教授欣然担任报纸的顾问,并为创刊号撰写文章,对于华大的文学创作颇为赞扬,认为华侨大学的文学活动是以有限的条件注目中国文坛的整体,是一项壮举。他还撰文向中国文坛推介华侨大学的文学活动,促进华大文学创作融入中国新时期的文学潮流。
谢冕在华侨大学任教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但华园特殊的风情让这位中国新时期文学理论大师甚为喜欢。他对华侨大学一往情深,即使离开华大近二十年,但当年学校发给的校徽他依然保存着。在好多篇文章里,谢冕都倾诉了对华侨大学的怀念之情,刊载于《解放日报》的《刺桐花下的友谊》一文,他写道:“华侨大学不仅景色秀丽,它的最为迷人的风景,还是那里的人文氛围。校园里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这里的情调是轻松而欢乐的,……特别是周末或假日的黄昏和夜晚,校园变成了公园,水涯林中,花前月下,到处是青春的歌声和舞步。生活在这座青春浪漫的校园里,我似乎也变得年青了。除了备课和上课,除了写作,我也同这里所有的人那样,尽情地享受着这里的空气、海水、阳光和鲜花,这是一段让人快意的、难忘的岁月。”
谢冕离开华侨大学已近二十年,但他经常利用到福建出席文学活动的机会回访华园,寻找那份美好的记忆。前不久,到晋江出席诗刊社举办的文学活动的谢冕,谢绝了当地政府的其他活动安排,中途抽空再次来到华大。在党委宣传部和文学院教师的陪同下,谢冕冒着蒙蒙细雨,沿着华园的石板路,寻找在华大工作与生活过的办公室、教室、图书馆。他还来到西区十号楼,看望当年居住的宿舍,并连说找到“感觉”了,称此次访问是一次“怀旧”之旅。
谢冕教授记忆中最美好的部分,一定包括在华侨大学的任教经历。(本报记者 赵小波)
欢迎校友与本栏目联系或提供采访线索。电话:0595-22693560;E-mail:hqdxb@hqu.edu.cn。